看這個的原因,莫非都是因為其電影海報的設計,一個平卧的女性,頭上一棵大玫瑰。如果玫瑰花是代表帶刺的美麗,電影中的愛情,絕對可以媲美玫瑰。先論其背景的設計,一個瘟疫蔓延的世代、生離死別的時代。加上傳統文藝愛情片的人物設計原素,家景的差距,造就一對相愛但不能愛的情侶。故事亦由此而開展,五十年後的今天,再次看見當初的未忘人,慶幸愛依然純真,用了五十年光境去培植的玫瑰,很漂亮,卻盛放得太遲。
整套電影給我的感覺都很華麗,無論音樂和色調方面都花了心思。電影中後段加插了不少性愛的場面,有點兒吃不消,但作為結局的鋪墊,的確不錯,就是要有點對比,才能顯出真正所愛。另外,值得一提是電影的化妝,要怎樣去把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女化成七十歲的老婦已經很困難,更難是要把其身體的所有特徵都化成與七十歲的沒兩樣,所說的正是結局的裸露鏡頭,一對下墜的胸部和鬆弛的皮膚,毫無破綻,整套電影最教人驚訝的鏡頭,莫過於此。
也許,有人會認為電影中對情的描寫太過誇張,一個可以等五十年的男人,卻又在「等」的期間不停找些有的沒的的女人發生關係,性和愛未免分離得過份。老實說,我未有看過原著的小說,然而,單看電影再看看批評,結論是可以輕易得出的,現代愛情太現實。何謂愛?見異思遷,計算輕重的,都不是愛。
所謂瘟疫,在電影中除了擔當背景的設計外,還充當了比喻,比喻相思病,一種不能治癒的病。時間真的能夠充當藥水嗎?沒有根治的可能,這可能是最愚蠢的方法,等,等一生也願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