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de & Prejudice》導演又一史詩式文藝愛情片。相同的女主角和導演,類近的表達手法,但相比《Pride & Prejudice》,這個來得更淒美,來得更令人痛心。說得上痛心,不單是因為戲中男女主角此志不渝的愛未能圓滿,而且重要的是這種長埋在黃土之下的遺憾需要第三者去填補。
故事由小說改篇,簡單地說,1935年英國一個上流社會的家庭內,13歲少女Briony Tallis因為其過度的想像力和妒忌心,而令姐姐Cecilia Tallis的愛人Robbie Turner無辜入獄。其後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Robbie充軍,而Briony和Cecilia則成為護士。最後,在命運的作弄下,愛人雙雙死去,愛,終究破碎被埋葬。長大的Briony亦因此活在愧疚之中,自責一生。
電影開首以玩具屋帶入主題,現實和想像被搞亂而引起的誤會,以打字機聲的快慢來配合電影節奏,雖然色調沒有經過刻意經營,作為文藝片文戲亦較多,但因為不同的表達手法,加上兩種視觀的方法,令電影不單不見平鋪直敍,反之更顯生動活潑。
電影的香港譯名為《愛‧誘‧罪》,雖然較老套,但卻帶出了重心,戲中長大了的Briony一幕洗手的戲,意味希望把不想承認的過去洗走,來得含蓄而韻味深遠。加上結局未段的一段想像,以文字來完成救贖,配合電影一貫的打字聲,首尾呼應。
愛若然有罪,過去的錯又怎能清洗?愛情、戰爭,兩大史詩性電影的主題,這套把兩個主題融合了,而且不落俗套,金球獎的多項提名,不是浪得虛名。
《Atonement - 遲來的救贖》(愛‧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