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漫畫改編而成的殭屍電影,簡單地說,極北小鎮塚崗在經歷每年一度的三十天黑暗期裡,被一班極度飢餓的吸血殭屍入侵。大量居民被殺和演變成殭屍到處展開恐怖撕殺,只有少量的倖存者在無助和惶恐中掙扎求存,期望三十天過後的陽光到臨。
看這個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在看《SawIV》時看到的宣傳片,男主角在走避,然後一堆瘋狂的殭屍和雪地上的駭人血漬,加上宣傳片的剪接手法,很吸引。然而,看完之後的感覺是成功的宣傳片的確很具宣傳效力,一點點貨不對版的感覺。當然,失望是有的,但對於網上形容為「爛片」,卻有一點保留,希望來個反駁。
無疑,你可以說電影中的殭屍來得太「屈機」,除了懂得飛詹走壁外、體力和智力都是一流。但以這個來判斷電影是否拍得太誇張失實,未免有點兒太過。一般的喪屍片,如《28日後》系列的中毒者,《生化危機》系列和《活死人空間》的喪屍,都是同樣孔武有力而刀槍不入。誇張與否,你和我都未有看過真的喪屍和殭屍,誰能夠妄下判斷認定孰真孰假?再者,有人認為片尾的男主角來得太愚蠢,問題又來了,試問在困境當中,看見自己心愛的人即將死去,誰還有理智去從詳計議?又有誰會有閒情去量度風險和後果?是電影爛還是觀眾喜歡在雞蛋裡挑一些不是骨頭的骨頭,還存在思索的餘地。
當然,無可否認是電影的確存在了反駁位,戲中的人性描寫亦來得有點兒公式化。一群倖存者當中永遠有人是自私自利、不肯團結,有人會肯自我犧牲,有人會因為害怕而自行送死,有人會被殭屍咬中而要求同伴的解決,亦都會有殭屍是小孩和認識的人。但這一點的瑕疵不足以被冠上「爛片」的好名聲。
首先,我很欣賞電影中另類的人性描寫,一個因為害怕家人被殺而把家人殺光的人,來得很真實。現實中,慌亂會令人失去重心,甚至做出一些超乎想像的行為,就好像早年前把老父殺死的失業青年,我們都忽略了這類人,一類被黑暗遮蔽了理智的人。其次,我很欣賞這樣的一個結局。一般喪屍片的結局都是有的沒的的大團圓,而這個,一命換一命,只有得不到的愛才來得淒美和刻骨。還有不得不提是電影的音樂,喜歡OST的鐵定會愛上片尾曲,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首曲。總括而言,不過不失的。這樣的題材加上地理因素,來得新鮮而真實。加上導演的用心,把殭屍不存在推諉在沒有留下「見證人」,為電影製造了一點懸念。
太陽在水平線降下標誌了殺戮的開始,太陽在水平線升起標誌惡夢的終結。三十天的黑暗,唯有人性的光輝能獨照。
《屍城30夜 - 黑暗中章顯人性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