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視劇《Lost》監製登上大銀幕的力作,《末世凶煞》。簡單地說,美國紐約被不知名的怪物侵襲,一夜間全城的建築物都被破壞,而市民死的死,傷的傷,只有少數倖存者能目擊事件的發生,並把經過拍攝下來,作為對後世的一點紀錄。
看這個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看見了Yahoo的評論。鮮有地出現了上千個評論,而且評分非常參差,絕對能夠激發不少好奇。看後,說真的,終究有點明白分數低的原因,我為香港觀眾而默哀。網上的影評都離不開「頭暈」兩字,先不論頭暈不頭暈,如果單純是看這套電影的劇力,分數低倒是可以接受。沒有像一般災難片般包含了很重的人性角度,只是敍述了事件的發生經過和結果,還有倖存者的一點心聲。以劇力來說,這套作為災難片和驚慄片,是不合格的。但若然批評不是由劇力入手,而是由劇本的結構,甚至拍攝手法入法,對不起,能說的只是香港觀眾太可悲。
結構方面,綜合網上的討論所得,都是批評導演和編劇沒有好好的交代怪物的來源和各主角在逃亡過程之中發生的事。這鐵不是編導的錯,置身處地在一個災難現場,還有誰會有心情去找尋災難發生的原因嗎?難度主角一開首自我介紹一下,面對鏡頭說一些有的沒的導遊式的簡介,「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紹大家的是這一隻怪物......」才不致落得一個「爛片」的好名聲?再者,製作人在電影放映前已經把怪物的資料在網上告佈了,往往就不懂去看一下才發出無理批評。的確,在看電影之前,沒有誰會希望要下一番功夫,但若能留意電影開首的DV機式開頭,不難發現我們在入場的時候,身份不再是單純一個入場觀看娛樂電影的人,而是一個在看未經剪接的DV機片段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有說明和沒有說明,誰比較爛是不言而喻的。另外,逃亡過程方面,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答案。只要細心留意一下各主角的對話,誰的遭遇是甚麼都能夠清楚知道。
而拍攝手法方面,也許是看VCD的關係,毫無所謂頭暈的感覺。反之,個人來說其實很喜歡這樣的創新,手搖式的方法,切切實實的把所見所聞都紀錄下來了,還有甚麼其他方法會比這個更具真實感嗎?感覺上是完完全全看見了一群倖存者逃亡以及死亡的過程。還有電影中的電腦特技,亦是來得順暢自然。
如果單論電影的成績,電影是徹底的成功。沒有作出強烈的宣傳攻勢,宣傳片亦以神秘為主,單憑這樣不宣傳的宣傳,絕對能夠引起好奇。加上新式手搖的方法拍攝,相信好壞參半的批評亦是意料中事,不論是基於好奇還是反叛的心理,都能夠吸引觀眾,並引發激烈討論。商業角度來說,很成功。電影角度來說,除了劇力不足外,沒啥可批評的地方。分數低,也許只是基於觀眾的質素,下次要在雞蛋中挑骨頭,不妨考慮一下批評電影沒有配樂。要在DV機中找點配樂,方法很簡單,主角們在拍攝時把身上的MP3或電話播放功能開啟就對了。要成功取得觀眾的喜愛,不合理才是真正的合理。
手搖式的拍攝,無論拍攝者和觀眾的身份都被變掉,這才是真正的趣味所在。看不慣這個的也請不要看《潛水鐘與蝴蝶》,以免引起有的沒的的「鏡頭不水平」一類批評。
《末世凶煞 - 手搖式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