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德國的電影,簡單地說,1926年的德國,一對雙生兒因為父母的意外離逝而被收養到不同的家庭,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妹妹Lotte被帶到荷蘭的富裕家庭,而姐姐Anna則留在德國的貧窮農村。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同,因為戰火的催殘,下嫁猶太人的Lotte因而對下嫁德國納粹軍的Anna產生怨恨,直到多年的重逢,誤會才得以冰釋。
德國納粹軍的事一向是德國電影的主打題材,戰爭中的愛情、友情和人性。而這個則以親情作為賣點,可算是在傳統之中找來點新鮮。德國和猶太人之間的民族仇恨,如果放在愛情上,會令愛情變得淒美。但放在親情上,卻變得黑暗。就好像電影中的姊妹Anna和Lotte一樣,聞說雙生兒的感情會較一般的兄弟姊妹為好,然而,當面對愛情和戰爭時,再好的感情都可以化成怨懟。也許是導演的安排,透過雙生兒把戰爭的禍害放大,對於兒時的種種相親相愛的表現亦來得更諷刺。
我頗欣賞電影在結構上下的功夫,要把一對雙生兒的經歷由小時一直發展到老年,可不是件輕易的事,而這個做到了。雙生兒各佔的比例差不多,而所有枝節則是輕輕帶過,令結構顯得主次分明。還有三幕雙生兒睡在一起的畫面作為過度,動作一樣,背景不同,所持有的心態都不一樣。第一幕是小時候在她們的睡床上,父母剛離逝,分開前的最序幕。第二幕是重逢後在姊姊的床上,剛重逢又要面對另一之的分離,而且一分便是數十年。最後是姊姊死前在樹林內,誤會得到冰釋,雙生兒卻從此別離。
自從看過了《黑色名冊》後,便對德國在納粹黨為禍的時期差生了好奇。猶太人和德國人之間的矛盾除了影響了男女之間的愛情,對親情亦有重大影響。一個誤會,便足以令親情破碎,愛情和親情之間,亦顯得難以取捨。這樣的一個結局,是令人鬱悶的。很可悲,也許要到事情終結時,情感才能回到最初,她們相親相愛的那時。
或者,如果當天她們沒有被分開,或者如果她們沒有碰上自己深愛那個,事情不會去到現在糟糕的地步。再親的雙生兒,都有情感破碎的可能,戰火能夠把親情埋葬。
《戰火浮生 - 戰火沖得淡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