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7號 - 還原周星馳? 》


周星馳繼《功夫》後的最新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長江7號》。故事大約是講述由周星馳所飾演的周鐵和其兒子周小狄的一段父子情。由科技和笑料包裝的父子情。在看之前,不停聞說入場的觀眾大叫失望。老實說,看畢後,我是有同樣的感覺。不過,不同的是我失望的原因不是因為我看不見九十年代以搞笑為賣點的周星馳,作為一套科幻劇情片,不搞笑絕對不是罪過。然而,作為劇情片,內容薄弱、結構鬆散、劇力不足便斷是罪過。

看之前,我期望看到的是一套講述父子親情,有點說教味道的劇情片,而不幸地,這套電影是完完全全不是我所想的。也許是因為片長過短的原因,片中的兩大感情,小狄與父親的親情和小狄與長江七號一段似是而非的友情都只是輕輕帶過,沒有作出深入的交代。反之,是不停重覆一些有的沒的的窮人道理,「雖然是窮,但不能打架,不能說謊,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取,做一個於社會有用的人。」以窮家子弟進入貴族學校讀書為背景,以小孩子的「改邪歸正」作為主線,並以父親的死作為「歸正」的一點序幕。沒有一點浪子回頭的感覺,只有一點小孩子不懂事發脾氣的味道。以此作為說教的重心,可謂很失敗。加上很多沒有交代的枝節,令人感覺意猶未盡。除此之外,還有一貫周星馳電影的錯,找一些清純的新面孔擔當「星女郎」以增加電影可觀性。繼《功夫》的黃聖依後今次找來了張雨綺飾演小狄學校的老師,作為父子溝通的渠道。作為一個增加吸引力和劇力的因素,她是失敗的,但作為一個穿著旗袍的花瓶,無可否認,她有其存在的價值。

雖然如此,作為一套億萬票房的電影,《長江7號》亦有其可取之處。首先是那出色的電腦特技,以人類的動作來活化一隻太空狗,動作來的細膩而順暢,標誌中國電影科技的一大進步。其次是戲中的小演員徐嬌,把應有的情感都演了出來,沒有造作的感覺,值得一讚。最後是周星馳的創新精神。無疑,作為一個編導,他的功力依然未到家。但作為一個演而優則導的演員,他的轉型,尚算成功。姑勿論電影中的笑料是真正好笑抑或冷笑話,看周星馳電影長大的人,都被寵壞了。他們期望看得見一個九十年代的周星馳,希望在壓力下看一套搞笑的電影作為鬆弛神經的良藥,當看到一個這樣的周星馳,自然會大叫失望。

的確,今早才看畢了《九品芝麻官》的我,再看《長江7號》,感覺到很大的落差。一個只會嬉皮笑臉的周星馳,一個嚴肅得叫人窒息的周星馳。他的轉變的確很大,但作為一個演員,在毫無選擇下飾演一種角色甚至被定型了,這是無奈的。作為一個導演,能夠有選擇的權力,能夠走一條他真正想走的路,說一些他想說的說話,絕對值得佩服。要知道,一旦被定型了,想再走回頭路其實很困難。特別是一個在香港如此受歡迎的諧星,更困難。

有人認為他變了,不再是以前的周星馳,又有人認為他是為了迎合國內的市場才刻意轉型和採用大量國內演員。當然,因為劇力的不足令導演的說話未能完全表達,這是作為導演的失敗。但作為一個演員轉變而成的導演,作為他第二套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坊間對他的要求亦未免有點兒過高。他的困難不單止是基於本身局限,重要的是源自市場的壓力,要在需求和自我肯定出作出平衡。周星馳不再搞笑,已經成為事實,不論是基於甚麼原因入場,我們看到的,會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周星馳,不再是那個屈服在市場壓力下的周星馳。

是成功?是失敗?天知曉。我樂見這一個周星馳,一個被還原了的周星馳。